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政一B曾怡瑄(2-8)

系級:政一B
姓名: 曾怡瑄
學號:08114207


學子下鄉社造 後壁閒置老厝再生


時間出處:自由時報生活新聞  2020-04-30 

內文:

  後壁區頂長社區一處閒置近廿年的老厝,在社區與大學師生合力打造下,化身為公園,舉辦農事體驗、藝文活動,為農村社區帶來活力。

  頂長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美雪回憶,在庄廟永安堂對面,原是一處充滿雜木荒草棄物的菜園,還有一棟「龍邊伸手」(L型)格局的老厝,約有六十多年歷史,陳姓屋主搬遷後仍留下早期生活用品,走進屋內似感受停格歷史。

  透過「綠培力」計畫,以陳家老厝北側入口菜園為基地,引用庄廟永安堂「打面宋江陣」題材塑造「粨面宋江公園」,清理出開闊亮眼的入口庭園,裝設一組宋江對打的人偶綠雕,彰顯出頂長短樹核心信仰特色和社區先民的生活樣貌。

  南臺科大工業管理與資訊系老師曾碧卿研究團隊在二○一七年進駐,並以「築夢逐夢」計畫資源帶入社區;隔年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團隊也前來,和社區居民開始改造老厝屋身前後的整體環境。

  以自行車「泊站」公園題材,整頓老厝周邊空間、拆除破漏屋舍等,搭設木平台、窪地改為景觀池,廚房堪用屋牆、三孔大灶、半堵磚牆等均加以保留改造或修復,大灶完成後,更在活動中成為主題要角,以大鼎煮米飯和鍋巴飯,呈現古早生活趣味,成為社區辦活動賣點。

心得:

  在這個新聞中,我深深體認了一個不斷進步的社區,除了需要社區協會的積極推動,更需要的是社區協會的活化能力,許多社區協會單單靠著大部分為長輩的內部成員以及有限的經費,常常發生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在後壁的頂長社區,社區協會透過與大學師生合作,不僅提供了大學生一個創造的地點與題材,更是直接帶動了社區的發展,成功的建立了一個吸引各個族群的活動,我認為這是社區與學校機關互利互動的絕佳示範,在這樣的合作關係下,學校的影響力成為了宣傳社區的最佳銷售代表,社區若要長久穩定發展,組織的活化能力以及與其他機關團體的交流互動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因素。

政一B曾怡瑄(2-7)

系級:政一B
姓名: 曾怡瑄
學號:08114207

南投防暴關懷站 草屯49店家加入

時間出處:自由時報生活新聞  2020-04-30 

內文:

  為協助家暴受害者,南投縣政府推動成立防暴關懷站,草屯鎮在御史社區積極投入推動下,已成立四十九個防暴關懷站,另有六個鄉鎮則展開社區宣導,還未有店家加入,縣府社勞處長林志忠表示,需要全縣十三鄉鎮市都能有熱心店家加入,最好防暴工作能全縣遍地開花,幫助更多隱身在角落的受害者。

  南投縣府四年前即輔導草屯鎮御史社區,投入家暴社區預防工作,該社區去年獲亞洲大學協助,勸說店家加入防暴關懷站,提供更多家暴受害者協助,縣府社勞處長林志忠昨前往成為防暴關懷站的「首澄/佐木眼鏡行」,頒發感謝狀給多名業者。

  林志忠表示,依據資料統計全縣去年家暴通報案件達三一五三件,兒少保護案件也有一二○四件,皆高於往年,對於預防與減緩家庭暴力、兒少保護事件的發生,刻不容緩,呼籲大家起來防暴,目前僅草屯鎮有四十九家店家加入,但家數還有增加潛力,關懷站愈多,受害者被發現及受到協助的機會就愈多。

林志忠也說,目前除草屯外,御史社區也到國姓、仁愛、魚池、竹山、水里、信義等鄉鎮進行社區宣導,希望未來十三鄉鎮市都有店家加入,最好是能達到遍地開花的程度,而有意願加入的店家可與縣府社勞處聯絡。

心得:

  我認為御史社區發展及關心的面相非常貼近社會,一般的社區發展大多關注社區本身的永續及經濟價值,而御史社區近年來推動的,是與社會契合的人權議題,社區積極關心及保護受暴的弱勢,將社區的功能拓廣至保護個人安全的層面,我認為這是除了整體發展以外,社區的另一項重大功能之一。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政二B 陳佳愉(8)

台南故居保存案例

系級姓名:政二B 07114212 陳佳愉

私有老屋保存典範 台南毛昭川醫師百年故居有神助
時間:2020-04-28 15:57
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322/4524960?from=udn-catebreaknews_ch2(聯合報 / 記者吳淑玲/台南即時報導)

內文:
        台南市推動老屋保存,兩年來爭取「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已達 31 案,居全台之冠,補助金額近億元,每件老屋補助比例從 30% 至 50% 不等,修復規模最小者約 200 萬元最高者將近 3000 萬元;台南六甲區毛昭川醫師故居, 有近百年歷史的日式木造房子,被視為保存典範,獲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補助,拿到額度最高的 50%,文化局加碼補助 20%,稱許是私有老建築整修的典範,30 日將動工整修,完工後將成為推動地方文史據點。

        毛昭川故居原本出售後要拆掉蓋販厝,現任吳姓屋主原是介紹人,但因故房子沒有賣出,有人鼓勵他買下來,因金額很高,吳於是到附近恒安宮請示媽祖,擲出 9 聖杯才決定買下,並與在地青年以「川宅 1936」計畫,提報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計畫,這段「有神助」的背後插曲也傳為佳話。

        地方人士表示,毛昭川的父親毛維麟是日治時期六甲庄長,毛昭川取得醫師資格後回鄉開設外科診所,毛昭川曾任台南縣議員,3 個兒子中 2 個是醫師,1 個是建築師,毛昭川的姐姐、妹妹各嫁給知名的台南鹽份地帶醫師吳新榮、「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

        毛昭川醫師老屋不僅是地方名人望族故居,建築也很有特色,是日式現代折衷樣式民宅,外觀特徵有外貼雨淋板,以及窗格打細格,是六甲區現存唯一木造日式房舍,文化局說,不像很多老屋產權移後被拆掉蓋房子,毛昭川故居新屋主有心保留,整修後又非營利,而是作為青年共創基地、社區圖書館、藝文展演等使用,是私有老屋保存典範。

        六甲區長陳啟榮表示,六甲望族毛昭川的故居,能夠保存算是幸運又稱奇,六甲歷史悠久地靈人傑 ,文史並沒彙整很可惜,將出版六甲老屋的故事,包括大法官蘇俊雄故居、口罩國家隊南六企業董事長黃清山老家等,也計畫提報名人故居,藉由深耕文史來找回六甲光榮時刻,回味古早生活的人情味。

湯德章故居 民間盼出資保存 若成功創台南首例
時間:2020-04-28 00:10
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322/4523041?from=udn-catelistnews_ch2(聯合報 /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內文:
        台南名人湯德章故居保存有望,台南市古蹟審議委員昨天前往現勘,傾向認定為文資法中的「紀念建築」,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希望募集資金購下,成立信託永久保存,若成功將創下台南由民間團體出資保存古蹟的首例。

       市府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審議委員昨天現勘後,最快將在 5 月召開古蹟審議大會,決定審議結果,一旦有文資身分,任何人不能加以破壞,否則有刑責,對於有民間團體願意購下保存,市府樂觀其成。

        湯德章為日治時期律師,在 1947 年 228 事件發生時,出面維持地方秩序,減少台南人的死傷,但他卻被判死刑,3 月 13 日被押赴住家附近的民生綠園(現今湯德章紀念公園)處決,雖然事後改判無罪,已於事無補。

        湯德章故居位在台南中西區友愛街 115 巷內,近來傳出易主後將被拆除,引發民間關注,台南文資保護協會緊急向市府文資處提報古蹟審議,阻止拆除,文資處也依文資法規定緊急列為「暫定古蹟」。

        文資保護協會總幹事蔡佳樺昨天向審議委員表示,湯德章從日本返台沒多久就買下該屋,前方是律師辦公室,後方則是住所,一直到身故都是住在該處,室內至今仍保留當年的居住痕跡。

        蔡說,故居不僅見證 228 事件,有歷史意義,同時建築呈現日治中晚期後,少見受過日式教育知識分子的住宅文化,為現代建築過渡時期的風格。多數審議委員昨會勘後認為具有保存價值,希望能夠與新買主協商,妥善保存。

        新買主是故居附近的醫院,目前正與文資保護協會洽談購買事宜,雙方已有默契;台南市為古都,但許多私人的老建物皆被拆除,主要是政府沒有經費購入,湯宅如果成功被民間團體買下保存,將開首例。

心得:
        在查找本週大事紀的新聞時,正好看到以上兩則台南市正在進行的老屋保存案例,因此心得將以兩則新聞內容為背景,說明古宅的保存及維護對地方與社區的重要性。這兩個案例的共同點在於兩間故居皆位於台南,毛昭川故居位於台南市北方的六甲區,而湯德章故居則位於台南市中西區;且兩間故居都有其歷史文化保存意義,毛昭川醫師老屋建於日治時期,建築保有日式特色,湯德章故居則乘載二二八的歷史文化意義,以及當地居民,甚至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然而老屋的保存與修護不易,過去會買下老屋的新屋主大多只顧慮其成本低,以及如何回本、帶來效益,而非考量老屋與居民或社區間的連結及重要性,一旦沒有受到國家文化資產保護的老屋被剷平、重建,地方的歷史記憶與共同生活的痕跡將隨時間流逝及居民的離去而漸漸消失。

        隨著台灣文化資產調查開始實施,「列冊追蹤」提報規定漸漸寬鬆,民眾及民間團體也可參與文化資產提報的過程,列冊追蹤看似更為開放,提報列冊文資看似更多元且有機會通過,不會胎死腹中,卻仍因沒有相關罰則,以致在進入列冊追蹤後仍被拆除的案例時有所聞,台北的善導寺也是列冊被拆的悲傷案例,這棟建築於 1937 年落成,1998 年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有意指定古蹟,3 月現勘後,4 月 28 日預訂召開古蹟審查大會前,廟方火速拆除,原址新建 10 層樓高的新「大雄寶殿」(參考資料: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472/2911038)。兩新聞案例中的新屋主都有意保存故居及其歷史意義,實屬難得,然而老屋修護與保存並不容易,須思考修復過程仍要保存其原有樣貌,以及修復後將能成為什麼樣的場域,否則文化資產看似被保存,實際上卻仍荒廢在原地,這是政府、屋主以及地方文史工作者需仔細檢視與思考,並達成共識的。

        除此之外,民間願意出資保存故居也非常重要,顯現民眾對歷史文物及老屋保存的重視,在文物保存過程充分納入地方的聲音,使故居對當地居民的意義更深遠,而深具歷史意義的文資也是過去在地居民生活中重要的存在,有助於我們爬梳、想像城市及社區過去的樣貌。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政四A 05114141 林忠模 (6)

標題:

科技種田新趨勢 省時省力不費工

日期:2020/04/27

來源:今日新聞

內文:傳統種田噴藥方式,從農夫背著農藥噴霧開始,不僅花時間且費力,但多年來一直無法突破,但自無人機開始盛行後,已廣泛應用於農藥噴灑、電力巡檢、森林巡檢、國土監察、管線巡檢、環境治理、防災監控等眾多用途。民航法無人機專章已於今(109)年3月31日施行,也就是說,未來要使用無人機在合法空域進行各項任務,就必須具備空拍所需證照,才一切合法。

為搶搭無人機與AI智慧農業商機,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與台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結合經濟部工業局的「AIGO人才培育計劃」,首次在花蓮開設「無人機與AI的應用花蓮智慧農業專班」,以智慧農業為主軸,邀請國內智慧農業及無人機運用專家學者,針對AI無人機用於土壤與田地的分析、種植、噴灑(農藥、施肥等)作物、作物監控、灌溉與健康評估、農業植保無人機專業高級操作證、AI無人機在智慧農業、精緻農業的國際發展趨勢等專業課程實施講授與實地操作,培育花蓮未來AI無人機青農科技人才。
花蓮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籌備處主委張詠婷表示,農業缺工問題嚴重,需借助科技的輔助,也吸引越來越多青農來翻轉傳統農業型態。無人機與AI智慧農業創造商機,也提升農場工作效率,降低勞力運用,透過精準定位協助農民進行農藥噴灑,可大幅降低時間及成本。
張詠婷表示,過去傳統人力噴藥一分田需要一小時,利用無人機只要三分鐘即可完成,每天作業面積可達3到5甲。未來可以充分利用AI無人機的科技優勢及整合農業系統解決方案,除了處理自己的農作物外,也可以幫其它農友代噴,又可以結合AI 監控作物、灌溉與病蟲害等健康評估,希望利用科技的力量翻轉花蓮智慧農業與無人機推廣發展新紀元。
心得:這對於農夫來講是一件很棒的消息,因為他們能大幅減少時間成本,又不會因為人力不足導致必須放棄耕種,讓我們國內的糧食產量進一步降低,若國內政府能多多幫助花蓮及其他地區培養更多這樣的人才,我們說不定就能降低農業人口的流失,會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加入這個行業,我認為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同時也可以利用這個技術幫助地方發展,是一舉兩得。

政二B 張宇安(6)

姓名:張宇安
班級:政二B
學號:07114252
新聞出處:人間福報 20200426

生態方舟 把蜂蝶蟲蛙找回來!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旁「生態方舟」過去是良田區,但受多次豪雨風災、土石流肆虐而遭吞沒,水保局南投分局與部落居民投入復建,為環境及生態復育打造溼地生態池,並以傳統家屋、穀倉、竹編彩虹橋點綴,更發展當地部落旅遊。

水土保持許南投分局指出,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旁的生態方舟,原是賽德克族東岸部落種植水稻精華區,未料16年前受敏督利風災影響,眉溪上游山坡地崩塌沖刷大量土石填積,良田遭吞沒,再也無法進行農作生產,生態物種也消失不見。

「把蜂蝶蟲蛙找回來!」水保局南投分局近年攜手部落居民從兼具生活、生態和文化出發,盼找回過去生態環境,打造屬於當地的生態方舟,以賽德克文化為概念建置7座深淺不一的溼地生態池,重現水域生態棲地,廣植食草和蜜源植物。


南投分局長陳榮俊說,險些消失的蝴蝶又成群飛舞,現有黃星鳳蝶、紫蛇目蝶、雌白黃蝶等逾234種蝴蝶棲息,成國內外蝴蝶研究重點區,更並列台灣三大蝴蝶谷,蜻蜓、青蛙、黃頭鷺、白腹秧雞、拉氏清溪蟹、山羌等動物也陸續現身。

南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嘉勳則說,「生態方舟」不僅著眼生態,部落耆老更帶著青年運用傳統建築工藝,重建賽德克傳統家屋、穀倉及竹編彩虹橋,傳承且復刻了逐漸消失的部落傳統知識和智慧,也能發展部落旅遊,帶動當地社區觀光。

水保局規畫推出「跟著蝴蝶去旅行」安排尋蝶、探訪家屋、射箭及編織手環等遊程,更研發馬告蒸蛋、小米香蕉甜點等與蝶共食料理,詳情可上臉書「東岸部落」或「農村小童」專頁查詢預約。


心得:
台灣有許多地區都有相當豐富的天然自然景觀可以供民眾多多發現。這次提到的南投仁愛鄉仁豐社區因大自然的天災因素導致環境遭受破壞,南投分局便與仁愛鄉當地部落居民攜手來重新恢復仁愛鄉原本應有的生態樣貌。生態是一個人生活當中最難以避免也不可或缺的必須條件,這次的合作可以看到南投當地分局以及居民對自身生長環境的關心,有志一同的想將生活環境重新塑造為原先應有的樣子,並藉此促進觀光,活化地方的生機是所有居民也好,所有遊客也好,都相當樂見的情況。

第六次大事記

系級:政四B
學號:05114249
姓名:黃崇恩


時間:2020/4/27


後壁爐渣玉米田「暫時」休耕 台南市府仍堅持土壤污染未超標

台南後壁玉米田爐碴污染、土壤鉻含量超標一案,經民間團體與立委召開記者會揭露後出現轉彎。台南市環保局今(27日)一改3月底公布1「尚符合國際及我國食品要求,農民可執行農作物採收作業」的說法,要求該場址「暫時」休耕,但仍堅持該地土壤未超過污染標準。
今日台南社大、看守台灣協會、立委陳椒華再度召開記者會,強力要求將此區公告為污染控制及污染管制場址。不過,在關鍵證據——「土壤採樣」上,環保署、環團、台南市府仍各說各話。立委陳椒華對土地污染認定機關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會(土基會)至今未到現場採樣重砲抨擊,稱土壤污染還要靠檢調單位認定,那環保單位做什麼?

94684252_3049508248441891_7883805379711205376_o
層層疊疊的土壤與爐渣混合物,與長不出的玉米,成了農田裡最諷刺的景象。圖片提供:黃煥彰

台南市府急轉彎   玉米田「暫時」休耕  土壤認定沒污染?

台南後壁嘉田里農地早年被惡意棄置爐渣,上面以一般土壤覆蓋掩飾,未被納入污染控制場址。2019年9月,不知情農民租用該地種植玉米,發現生長狀況不佳、甚至完全種不出來。台南社大介入調查後,發現土壤鉻含量嚴重超標。台南市環保局接到舉發後,依違反《農發條例》、《區域計畫法》移送地檢署,3月通知農民可執行農作物採收作業,引發民團與立委不滿,並召開記者會公諸大眾。
27日,台南市府改口,稱測量該地土壤檢測pH值達9.21,不適農業生長耕作。基於風險控管與預警,要求本址地主暫時休耕。
對於農地休耕補償費用,市府環保局說明,暫由土污基金支應,等確認行為人後,將要求行為人清除爐碴並追償補償費用。
但在關鍵的土壤檢測上,環保局仍堅持,原生土壤、地表水及爐碴石(粒)等依「環保署公告的標準檢驗方法」分析後,結果低於污染標準。因此未符合逕行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之要件。

20200401 台南鉻玉米田
農民手上是正常的玉米,對比滿地種不出來、或長不好的玉米田。圖片提供:台南社大

「受污染土壤」認定  「有期徒刑」與「罰款了事」大不同

環團與台南環保局觀點大不同,癥結在於土壤「採樣」。該區土壤最上層是用來掩飾爐渣的外來土壤,因翻土等因素已經與爐渣混合。在環團眼中,這是「土壤受污染」最明顯的證據,但在地方環保局卻認定這些是無需檢測的廢棄物。連帶影響後續的土壤污染認定,甚至罰則。
台南市環保局簡任技正朱玫瑰說明,最上層與中層很明顯是廢棄物,應被移除。所以檢調採樣是針對最下層的「原生土壤」,這是為了釐清下層土壤是否已經被污染。
朱玫瑰的說法則是,上層土壤已經混了爐渣,就是不可以存在的物質,不算是污染土壤。
但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抨擊,這是蓄意避開污染最明顯的上層土壤,只測沒問題的底層土壤,如此才有藉口宣稱土壤沒被污染,也不用列入污染管控場址。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採樣上層土壤,才能留下土壤「被污染的證據」。差別在於,有污染證據可依《廢清法》46條對行為人處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500萬元以下罰金。如果沒有污染環境情事,只會當作違反《廢清法》第39條的再利用辦法,讓業者交6000元到300萬元罰款了事。

後壁鉻米玉米田開挖 20200410  點10 (31)
農地開挖土壤採樣,究竟那一層才能揭露土壤污染的真相?圖片來源:晁瑞光
雖然農委會已在7日進行採樣,但採樣恐不合環保署規範,只能「參考用」。反觀土基會未到場採樣,成為立委與環團砲轟焦點。
陳椒華批土基會以「檢察官在調查了,不方便去」規避,實在「太離譜」。他問,環保局只會報案叫檢察官調查的話,還要環保單位做什麼?
土基會組長王禎強力澄清,公告污染控制場址屬地方政府權責,如台南市政府認定有必要細部調查,環保署一定會協助。

政四B 張簡翊辰

土庫鎮地方創生計畫通過 打造土庫成為全台第一個國際小鎮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108.11.25
土庫地方創生提案係繼「口湖台灣鯛」及「古坑咖啡」之後,雲林縣第三個通過之地方創生提案,使雲林成為全國各縣市通過鄉鎮地方創生數量第一名。張縣長於第一時間表示欣喜,感謝計畫處及土庫公所的努力,也以身為土庫人為榮。
縣長張麗善表示,土庫鎮位於雲林縣正中心,具有地理位置樞紐及交通便利等先天上的優勢,未來將結合既有產業,發展具特色的城鄉雙語學習環境,作為關係人口導入的窗口,並以文教事業轉動小鎮接軌國際,將舊台糖原料線產業文化遺址,轉化成迎接國際交流的場域,立足雲林,放眼世界!縣府將藉由土庫鎮地方創生計畫通過,打造土庫成為全台第一個國際小鎮。
土庫地方創生工作擴展到其他配套的建設與計畫。土庫地方創生工作擴展到其他配套的建設與計畫。
張麗善強調,縣府今(108)年已向國家發展委員會爭取三項地方創生提案通過,在未來仍將持續積極輔導與協助其他鄉(鎮、市)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政策申請地方創生提案計畫,開發在地潛能並吸引人口回流,讓每一鄉鎮市的亮點都能看見。

計畫處長李明岳表示,國家發展委員會今(25)日召開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第13次會議,由縣府秘書長張志銘率計畫處、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及土庫鎮公所人員共同與會,會中提出土庫鎮地方創生提案計畫。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日召開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第13次會議,由縣府秘書長張志銘率計畫處、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及土庫鎮公所人員共同與會,會中提出土庫鎮地方創生提案計畫。國家發展委員會今日召開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第13次會議,由縣府秘書長張志銘率計畫處、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及土庫鎮公所人員共同與會,會中提出土庫鎮地方創生提案計畫。
李明岳指出,土庫地方創生提案係以國家發展委員會五大推動地方創生第一支箭:「企業投資故鄉」為推動策略,以企業帶動當地產業,振興地方經濟。分別有「芳斯華國際實業有限公司」及「泰山開發有限公司」等二家企業,前者預計在土庫投資4.56億元,運用雙語教育與食農教育來開發雲林學習旅遊經濟,以旅遊學習為地方創生核心,打造全國第一座國際學習旅店,創造地方200個以上就業機會;後者將廣推有機可可種植,降低慣行水稻種植面積和地下水用量,減少農藥使用,提高農民收益,並打造巧克力觀光體驗工廠,提升在地就業機會,教導年輕學子可可相關知識與文化。
土庫地方創生,以企業帶動當地產業,振興地方經濟。土庫地方創生,以企業帶動當地產業,振興地方經濟。
秘書長張志銘表示,土庫鎮地方創生工作擴展到其他配套的建設與計畫,諸如「土庫國際廊道街區再造工程」、「雲林國際學習旅服務平台計畫」、「土庫鎮多功能文化展演館升級計畫」、「土庫鎮長青公園簡易運動場計畫」、「土庫鎮新庄公墓綠地簡易運動場計畫」及「Tu Ku 可可新生活計畫」,合計向中央申請7,937.77萬元經費,並由地方自籌1,750萬元,未來可望帶動土庫周遭的整體發展。

張志銘說,縣長張麗善畢業於馬光國小及土庫國中,土庫鎮是張縣長成長的故鄉;而他本人更是土生土長的土庫人,縣府透過「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作為資源整合平臺,並多次與土庫鎮各公、私部門召開地方創生會議,以發掘在地DNA及凝聚地方共識,故今日能親自率領縣府團隊參加創生會議後通過提案審查,更別具意義!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日召開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第13次會議,由縣府秘書長張志銘率計畫處、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及土庫鎮公所人員共同與會,會中提出土庫鎮地方創生提案計畫。國家發展委員會今日召開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第13次會議,由縣府秘書長張志銘率計畫處、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及土庫鎮公所人員共同與會,會中提出土庫鎮地方創生提案計畫。

政四A 05114107 黃凱荃

翻轉農村的創新力

政四A 05114107 黃凱荃
時間:2020年04月17
出處:https://www.gvm.com.tw/article/72192

在都市化及全球經濟化的驅使下,過去,政府將大量精力投入在城市發展,人們漸漸疏遠了農村生活,被追求經濟發展的普世價值追著跑,直至近十幾年間,我們才發現:國家的發展與人民的生活是離不開農村的,農業是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產業,只要有飲食,生活就離不開農業,而農村的生命記憶與生活脈絡,都能豐富人們的內在生命能量。

因此,水土保持局開始推動農村再生政策一系列的計畫,找尋都市發展與農村生活並存共榮的蹊徑,不僅為農村注入新活力,也替人們的城市生活增添一抹綠意。

由下而上,推動社區產業發展


農村再生政策始於2010年總統令頒《農村再生條例》,由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領軍,致力改善農村環境、培力農村人才。由於人才培育非一蹴可及,但環境卻可透過基礎建設,呈現令人耳目一新面貌。水土保持局雙管齊下,一方面豐富社區居民的經營管理視野,增強執行計畫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則協助美化社區環境,並在水土保持局權責下同步改善農村各項水土保持、坡地防災、農路改善、野溪整治、土石流監測防控等基礎工作,增進社區居民對故鄉的認同感及自信心。

自我認同感提升之後,水土保持局採取「由下而上」的合作模式,讓居民們在培根課程引導下,透過討論以凝聚共識,找出社區真正的需求及發展特色,投入產業活化、文化保存、生態保育等工作,逐漸摸索出專屬社區的未來願景與發展方向。

近年來,農委會推動優質青年農民加入從農行列,藉此活化農村人力、培養專業人才、驅動產業發展,這股青農勢力進入農村,加速農村轉型、產業升級的力道,無形中也推動國家地方創生政策的發展。

年輕勢力注入農村,帶動改變


最佳佐證可從水土保持局2012年首度舉辦「農村社區建設個人及團體績優表揚計畫」看出,當時選拔優質的農村再生計畫及對農村有卓越貢獻者,共選出30位得獎者,其中多為社區幹部。2015年,舉辦「第一屆農村領航獎」競賽,當時獲獎者青年比例便增加到1/3強,社區產業發展也有明顯的提升。
2019年,「第二屆農村領航獎」歷經嚴格的評選、決選,選拔出30位農村英雄,年輕人比例近半數,顯示出青年勢力已經成為驅使農村轉型的重要催化劑。

為了深化這群農村英雄的國際視野,水土保持局帶領獲獎者赴日本考察,以擁有多年地方創生
經驗的九州福岡地區為考察目標,汲取日本農村的成功經驗,也分享台灣農村再生的成果。

嘉義阿里山鄉茶山社區發展協會秘書田佳玲觀察:「在豆田町懷舊老街走一回,才發現整個街道不是因為商品吸引人,而是他們營造出來懷舊傳統的文化氣氛,就像走入時光隧道般。」台中仁里社區「梨理人」共同創辦人徐振捷則表示,台灣農業技術不輸日本,缺乏的是產品力及品牌力的中長期規劃概念。

我來自農村,我驕傲! 

一個農村社區能成功再生與脫胎換骨,除了在生產、生活及生態上能不斷持續精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因為有這群農業英雄無怨無悔地付出,才能讓台灣的農村愈來愈好,而他們用自己的專長及方法,以社區為基地,串連、分享有共同價值的人一起投入,再次定義農村應有的面貌,這些散落在全台各地的農村意見領袖,是擴散影響力的種子,扮演著翻轉農村的關鍵角色,將所學專業應用在農村發展,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與驚喜。

在這本農村再生特刊中,我們把這群農村英雄做的事,分成「農藝復興」、「整合共好」、「創新技術」及「產業鏈結」,透過他們如何整合社區力量、凝聚共識、找出地方產業特色、發展商業模式等故事與經驗,帶領讀者看見被土地滋養的台灣農村生命力與韌性,也期待能做為其他農村社區發展的典範案例。

曾經策劃公視《城市的遠見》紀錄片、2018年起策劃《農村的遠見》的林盛豐曾說:「台灣要變成進步的國家,此時的重點不在城市,而在農村,若能盤點農村既有資源,深思熟慮地投資農村,我們會變成很好的國家。」期待透過農村再生計畫,讓台灣農村愈來愈好,讓大家都能驕傲地說出:「我來自農村,我驕傲!」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大事記7 找回失傳織布技法 排灣族許春美蔣梅貞獲授證

找回失傳織布技法 排灣族許春美蔣梅貞獲授證



政三A 06114185 巫榮申
2020年04月20日
中央通訊社 記者 郭芷瑄 報導

屏東縣來義鄉織布工藝師許春美與蔣梅貞獲傳統工藝師授證,2人把失傳的排灣族織布技法找回來並傳承;除此之外,有7個團體也被授證為原住民民俗類文化資產保存團體。

縣政府文化處今天發布新聞表示,目前使用傳統織布(地機)的排灣族人已經非常少,即便是傳承織布技藝,大多以桌上型織布機進行,許春美有可能是目前唯一保有排灣族傳統織布技法(平織、斜紋織、夾織技法)最豐富也最完整的一名傳藝師。

文化處表示,許春美的排灣族傳統織布(地機)法分平織、斜紋織、夾織,不同的整機方式、搭配上不同的織法,可以製作出幾十種紋路,每種紋路都有傳統名稱,為中排灣具指標性的編織家,保留極多傳統編織技藝與觀念。

曾榮獲第一屆文化部國家工藝獎的許春美致力將原住民圖騰融入現代服飾,她受訪時說,排灣族織布方式有別於泰雅族的是織布機是使用腳板固定,再利用經線挑花,她的織布靈感多來自生活,織布紋路訴說排灣族獨特的生活概念與土地故事。

蔣梅貞致力於推廣研究排灣族傳統織布與服飾製作技藝,尤其是排灣族傳統斜紋夾織織布技術,她毅然決然扛起傳承的使命。
屏東縣來義村織布工藝師許春美獲縣政府授證為傳統工藝師,文化處表示,她有可能是目前唯一保有排灣族傳統織布技法(平織、斜紋織、夾織技法)最豐富也最完整的一名傳藝師。(屏東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傳真 109年4月20日
屏東縣來義村織布工藝師許春美獲縣政府授證為傳統工藝師,文化處表示,她有可能是目前唯一保有排灣族傳統織布技法(平織、斜紋織、夾織技法)最豐富也最完整的一名傳藝師。

蔣梅貞表示,排灣族織布技法分為最初階的平織、進階的斜紋織,再來就是最為困難的挑織與夾織,而夾織是目前織布技藝最高難度的技術等級,即使排灣族只剩幾名族人會傳統織布技法,她還是會不遺餘力傳承下去,不斷開班授課,傳承祖先智慧,也讓大家認識織布技藝是屬於排灣族人的榮耀。

7個獲民俗類授證團體為「排灣族Vunglid-maljeveq望嘉神人盟約祭」屏東縣來義鄉嘉魯禮發.魯飛禮飛家團傳承文化發展協會;「來義高見maljeveq(祖靈祭)」屏東縣來義鄉高見社區發展協會;「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屏東縣來義鄉白鷺社區發展協會。

再者「來義望嘉pusau(送祖靈)」屏東縣來義鄉望嘉社區發展協會、屏東縣來義鄉嘉魯禮發.魯飛禮飛家團傳承文化發展協會;「排灣族古樓社maljeveq(迎祖靈)及pusau(送祖靈)祭典」屏東縣部落文化教育學會、屏東縣吉羅夫敢文教協會。

原住民立委伍麗華表示,為了排灣族的傳統織布工藝,許春美及蔣梅貞曾遠赴日本尋找祖先的技藝,當看見vuvu(耆老)們的織布作品時激動不已,也因為如此深刻覺得擔負起文化技藝傳承的重要,更堅定了文化傳承的使命。

她說,從文獻資料中可見排灣族的傳統祭儀始於日常生活,當這些逐漸成為足以敘述時代或見證歷史的文化時,就成為極具獨特且值得保存的排灣族文化。

來義鄉南和村長陳文山建議縣府能協助向文化部推薦申請國家重要民俗和國寶層級,他表示,傳統織布裡最難並且已經失傳的斜紋夾織技術都被蔣梅貞和許春美研究給找回來;而被授證民俗保存團體中的各部落耆老,每個人都非常辛苦的維繫部落傳統祖靈祭典。


屏東縣來義村織布工藝師蔣梅貞(左)獲縣政府授證為傳統工藝師,她致力於推廣研究排灣族傳統織布與服飾製作技藝,尤其是傳統斜紋夾織織布技術,扛起傳承的使命。(屏東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傳真 109年4月20日
屏東縣來義村織布工藝師蔣梅貞(左)獲縣政府授證為傳統工藝師,她致力於推廣研究排灣族傳統織布與服飾製作技藝,尤其是傳統斜紋夾織織布技術,扛起傳承的使命。



大事記6 南澳泰雅族部落 黃藤工藝年輕族人勇敢接續

南澳泰雅族部落 黃藤工藝年輕族人勇敢接續



政三A 06114185 巫榮申
2020年04月16日
新唐人電子報 記者 廖儷芬 報導


宜蘭南澳金岳部落社區發展協會,積極保存傳統工藝,號召年輕族人利用閒瑕之餘學黃藤編織,部落耆老說,黃藤對泰雅族人來講,意義重大,因為它不只是家屋主結構牢固的材料,也是族人生活用具的主要來源,一起去看看。

用薯榔葉染過色的泰雅族獵人背包、羊角做的帽子,到山上工作必背的簍子,它們都是用宜蘭南澳山上常見的黃藤做的。

金岳部落耆老 芭桑尤幹:「對呀,我們這邊可以採呀,很多很多黃藤,黃藤的用意,就是以前沒有釘子鐵絲都沒有,但是裡面要燒,燒火燒火就會硬硬的,(就比較耐用)耐用,蟲也不會咬到,這個黃藤的作法很好用。」

黃藤編這項工藝在部落裡慢慢凋零,所以金岳社區發展協會的年度重要工作,就是號召年輕族人來學習,而19歲的江芷薇是為了過世的爸爸,踏入黃藤編的。

金岳部落青年 江芷薇:「(你為什麼想學)因為我從小就在學這個,就是對這個很有興趣,(你不希望它失傳)對啊,我不希望它失傳,因為我爸爸就是做這個,所以你想要用這個項鍊來懷念他)也是啦,對呀,(所以看到項鍊就像看到爸爸)看到這就全都看到爸爸。」

雖然對黃藤編的技巧,還需要時間熟練,手還常常會被黃藤磨破皮,但部落族人為了保留泰雅族傳統文化,不斷有新的發想和創意,文創作品也越來越多。


心得:
因為黃藤編這項工藝在部落裡慢慢凋零,所以需要有人去發揚它、傳承它,然而這個同學為了傳承這樣的一個技術,不僅是為了爸爸,也是為了這樣的一個技術能夠保留,希望真的能夠像同學這樣一代傳一代,發揚光大傳下去。


大事記6

政四A 05114139 侯佳妤

推動社區志工參與 彰化縣環境教育屢獲肯定



【記者謝五男/彰化報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布「108年度直轄巿及縣(市)政府環境保護績效考核成績」,空氣及水污染防治、廢棄物及毒性化學物質管理等12項目執行成效總評結果,彰化縣榮獲「優等」佳績。彰化縣長王惠美於擴大主管週報給予勉勵並期許同仁整合各局處行政資源及政策工具,持續為保護這片優質的環境而努力。
彰化縣環保局表示,彰化縣畜牧業、電鍍業、金屬表面處理業等污染源列管數量眾多,環保局能以有限人力與周延稽查管制策略達成多項環境指標,108年本縣彰北地區灌渠灌溉用水標準符合率已達100%,重金屬管制成效卓越。且多次結合地檢署及環保警察,查緝業者不法,打擊環保犯罪,對於污染管制稽查及環境品質維護工作的努力及成效,獲得肯定。
彰化縣環保局指出,據統計108年全年度,空氣品質AQI良好及普通等級占比近9成,本縣PM2.5平均值為19.1微克/立方公尺,創下102年環保署啟動手動監測7年以來首次低於20微克/立方公尺,較前1年改善幅度達全國第1名,本縣基於「源頭減量」、「勤查輔導」及「簡政便民」三大方向,推動26項空污改善策略,空氣品質已有明顯改善。
彰化縣環保局以縣內山海生態特色及地方文化、社區資源等在地特色推動環境教育,於108年辦理6項主題共70梯次的親子共學環教活動,大獲好評,於社區環教推動方面,也獲得環保署補助7個社區進行社區調查改造等工作。
彰化縣檢警環聯合稽查。彰化縣檢警環聯合稽查。(彰化縣政府提供)
此外,環保局也積極輔導社區、學校、民間單位等參予全國環保志工群英會、環境知識競賽、第七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環境教育場域評鑑等,環保局觸及各層面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優異,另本縣多年來致力於維護縣內水體環境品質,除與檢警調聯合稽查打擊不法排放事業,更積極推廣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訂定並公告「彰化縣政府沼液沼渣集運車輛及農地貯存槽補助要點」,以提升畜牧業及農民參與資源化意願,諸多作為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肯定,續今年3月獲得環保署108年度河川污染整治考核第2組特優之後,日前再度榮獲「地方政府環境績效考核」環境治理整體績效優等機關。

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政二B 陳佳愉(7)

台南推動社區參與式預算 黃偉哲:展現民主風範
系級姓名:政二B 07114212 陳佳愉
時間:2020/04/20 15:28
出處: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420/1695848.htm(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內文:
        台南市環保局舉辦「低碳家園暨社區為本調適參與式預算」成果發表會,市長黃偉哲頒獎表揚參與提案之 15 個社區夥伴,與沈震東議員一同與各社區代表互動,現場以行政區為單位展示歷年具社區特色之減緩與調適參與式預算提案執行成果,希望傳承成功經驗,吸引更多社區參與,持續促進環保發揚審議民主精神。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今日足見台南市全民重視環保的決心,不僅是由上而下,而是用一個較開放的互動來讓市民提案,展現公民參與式預算的精神,南市府不但要維持,還要繼續擴大,讓市民的需求與機關的目標之間能夠得到最大的公約數。

        環保局 2019 年首度全程採用國發會 join 平台進行網路投票,共計 2.5 萬台南市民參與投票,打破國發會投票平台紀錄,跳脫傳統由上而下政策推動模式,以凝聚在地低碳永續共識,建築宜居的「希望家園」。

        環保局表示,台南是六都第一取得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的城市,共有 6 個行政區、9 個里取得銀級認證,評等數量為全國第一;台南運用參與式預算,建構由下而上的低碳永續家園,透過互動模式盤點社區資源、傾聽社區民眾需求,擬出因地制宜的社區改造提案,自 2018 年起以低碳社區建構及社區為本調適作為推動主題,辦理4梯次參與式預算活動,帶動在地能量,共有 34 個社區參與、45 件提案,經全民票選共 15 件社區提案獲選由環保局補助、社區執行完成。

        環保局長謝世傑指出,2019 年辦理「低碳家園暨社區為本調適」參與式預算提案計畫,擴大溪北地區的社區參與,並針對面臨氣候衝擊較高的地區,增加「社區為本調適」議題,與社區夥伴一同透過參與式討論與及脆弱度分析(PCVA)工具運用,產出因地制宜的減緩以及調適的參與式預算提案計畫,並由環保局補助完成佳里、後壁、將軍、學甲、關廟等地社區計畫,有效提升社區災害調適、應變及落實低碳節能意識。

        環保局希望透過今日成果分享讓台南市政府以及地方低碳調適工作者取得良好範本,引領更多市民朋友投入低碳與調適工作,讓台南更邁向綠色城市。

心得:
        參與式預算是一種讓民眾透過公民審議及溝通協調方式,將政府公共資源做有效合理分配的決策程序,允許公民在政府預算決策過程中直接參與並決定公共資源應如何配置。更詳細地說,參與式預算是由公民來決定一部分公共預算支出的優先順序,亦即由住民和社區群體為代表,以正式或非正式會議共同討論各類攸關民眾生活的公共預算支出優先順序,並可藉由提出計畫,並且投票等方式來決定(參考資料:https://pb.taipei/News_Content.aspx?n=4609494B482EF838&sms=05DACFD82D35E00C&s=50B3B6016DA9B3B9

        參與式預算作為公民參與的其中一種途徑,在國際上已推動近三十年之久,而臺灣則是到了 2014 年時才因柯文哲競選所提的政見內容才出現「參與式預算」一詞,然而參與式預算至今仍有許多困境未被突破,包含市民參與的動機、專業能力及資訊的不足、審議討論的時程以及決策的效益如何評估等,成功的參與式預算如內文中所見,可看出市民對議題的重視程度,並擬定政府與民間的共同目標;然而失敗的參與式預算可能導致的則是成本及人力的耗損等,同樣不可忽視。

       然而公民參與之於社區的重要性遠比我們所想像的大,社區居民對生態保育、人口老化、人口外流及地方沒落等議題,心中的優先順序可能不同,而地方政府也很難顧及到每個社區的改善及發展,且若從政府著手改變,也可能有不僅沒解決地方問題反而使之更加嚴重的現象,因此公民參與便顯得更為重要,不只能夠作為政府與民間溝通的媒介,也是地方在公共議題上要真正形成共識的場域。

歷史四 祝崇銘 大事記(六)

系級:歷史四
學號:05112084
姓名:祝崇銘

讓石斑魚產業起死回生 高雄永安新港社區走過十億災損 建立電商平台成疫情新契機

【時間】2020/04/22
【出處】 PeoPo公民新聞 https://www.peopo.org/news/452136
【內文】


(上圖1:過去曾在台積電擔任工程師,新港社區發展協會副總幹事陳坤成於2016年家鄉歷經寒害後,便回鄉協助恢復在地產業。圖/王彥仁 攝)
2016年的一場寒害,讓高雄永安的新港社區蒙受幾十億農損的災害,在社區的靈魂人物,也是新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蘇國禎,配合幕後靈魂推手、副總幹事陳坤成的共同努力下,將所有養殖漁戶連結,大家團結合作,建立電商平台讓石斑魚產業恢復生機,不畏疫情銷售逆勢成長。
為拯救家鄉產業 辭去台積電工程師回鄉打拼
從小就看著父親努力養殖石斑魚的陳坤成,原先在人人稱羨的台積電擔任工程師,2016年維冠大樓倒塌事件前夕,一場寒害讓家鄉的長輩們損失慘重,「他們還自嘲自己至少還有一條命可以讓產業重來。」陳坤成說,不捨讓家鄉老父親一個人面對災損,因此決定回家幫忙,重振石斑魚產業。
回到了家鄉後,陳坤成協助長輩們重新養殖石斑,再次認識石斑魚產業的魅力,便辭去台積電的工作,專注石斑魚產業的重建,同時與各政府機關單位交流,尋求資源挹注,試圖讓受到災害的石斑魚產業再度燃起生機。
鑽石水無毒養殖特色 讓永安石斑魚養殖重生
「身為石斑魚的故鄉,自然有跟別人不同的養殖特色。」陳坤成說,有了寒害的慘痛經驗,永安的石斑魚養殖開始使用「鑽石水」,由於永安的中油液化天然氣廠,得運用大量海水氣化天然氣,使用後的海水恆溫十幾度,可以讓石斑魚不怕寒害,因此跟中油合作,引進恆溫的海水養殖,創造石斑魚舒適的生活空間。
由於永安的石斑魚養殖不抽地下水養殖、不用抗生素也不用藥,純粹只使用益生菌與酵素養殖,也讓當地石斑魚肉質鮮美,成為永安石斑魚養殖的特色,陳坤成即運用這些特色,搭配協會的自有品牌「新港鮮物」,開始在各大電商平台上架,讓大家透過不同管道銷售自己的漁貨。
開拓各大電商通路 反倒成肺炎疫情新契機
過去沒開拓電商通路,養殖漁戶皆自行運用傳統管道來銷售漁貨,陳坤成認為石斑魚有很優質的養殖環境,更要有多元的銷售通路,因此他運用勞動部的多元就業計畫,招募人手開始搞電商,「MOMO、博客來、UDN,甚至統一生機上架合作也正在洽談中。」
「還好當初建立的電商通路,肺炎疫情反倒讓我們的石斑魚銷售成長。」陳坤成說,這一兩年的努力下,讓永安新港的石斑魚「新港鮮物」品牌打出知名度,吃過永安石斑魚的網友,皆留下不錯的評價,「消費者可以拿我們的產品跟別人比較,永安的石斑魚肉質保證更鮮美。」
(上圖2:除電商平台外,一日漁夫的系列活動也是永安新港社區的大賣點之一,吸引不少家庭親子同樂。圖/新港社區發展協會 提供)
趣味一日漁夫活動 建立消費者認同
除電商平台外,一日漁夫的系列活動也是永安新港社區的大賣點之一,「去年我們新辦了一日小漁夫的遊程,參加的人數突破了1,500人。」陳坤成說,一日漁夫、一日小漁夫、產地餐桌等活動,吸引不少家庭親子同樂,讓大家能實際到產地來了解石斑魚養殖到加工生產的過程,更能信任永安新港的石斑魚產品。
「有不少人參加過一日漁夫後,想吃石斑魚時還會特地回來永安新港購買。」陳坤成說,看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熱情踴躍的回購,是身為在地漁民的驕傲,由於大家的努力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才會有更多肉質鮮美、安全無毒的石斑魚端上大家的餐桌,讓大家吃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