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耕作 串起人與土地情感
政四A 05114107 黃凱荃
時間:2020年04月17日出處:https://www.gvm.com.tw/article/72229
春天一來,嘉南平原上的水田開始放水插秧,台南後壁此時是一片青綠色的棋盤。2010年以前,此地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紀錄片《無米樂》裡的可愛老農民,與他們所在的菁寮。但就在菁寮隔壁的仕安社區,人口更少、村莊更小,卻讓人感動於:青壯輩如何為老化社區注入幸福的力量。
廖育諒原本在新營市區經營空調工程,幾年前由於務農的父親需要就醫,只好來回奔波接送。當時並不以為意,後來卻注意到自己算幸運,因為新營市區和仕安社區相去不過幾公里,而從小看著他長大的父輩們,就沒這麼幸運了,許多人兒女都在更遠的城市生活,無法親自接送,加上社區人口少,沒有公車經過,就醫不便,因此他偶爾會協助接送老人們進城看病、拿藥。
不過,他知道光憑一個人的愛心,服務有限,村裡上百位居民,也都需要交通服務。因此,他找鄉親討論,整合眾人需求,找出解決方案,並投入參選台南縣市合併後的第一屆仕安里長,險獲勝選。
從空調工程師變成服務眾人的里長,廖育諒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一台9人座小巴,並聘請司機,定期載老人們到市街上就醫。「長輩很可愛,坐車時會相招大家一起去,即使沒有要看醫生也沒關係,」廖育諒笑著說:「起初只是想解決就醫問題,沒想到,每趟巴士出發,都凝聚了鄉親們的感情,找回傳統社會互助的感覺,是意外的收穫。」
美化老厝提升社區認同
除了改善交通問題,廖育諒也帶著社區居民投入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老中青三代一起參與,討論各種需求,並在輔導團隊協助下,尋求解決方案。他們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環境。
廖育諒分析:「人口老化、移出,房子空置、荒廢,大家看了都不舒服。」社區營造的第一步,就是改善環境,看著社區愈來愈美,鄉親們的參與感、成就感就來了。在台南藝術大學團隊協助下,仕安社區街頭熱點美化,失修老厝整修再利用,讓鄉親耳目一新,重新拾回對社區的認同感。
為了維護得來不易的環境,廖育諒組成社區清潔志工隊,把原本閒在家裡的老人們拉出來,他說:「掃得乾不乾淨沒關係,主要就是聯絡感情、散步、聊天、做運動。藉此讓大家懂得珍惜社區環境,也能互助培養感情。」走出正確方向,並做出心得後,老人食堂、兒少課輔工作紛紛展開,也導入不少外部資源,引動在地年輕人返鄉貢獻的心
意。同時,廖育諒開始思索如何在沒有政府補助與善心人士捐獻下,服務仍能持續下去,「社會企業」的概念開始在心中萌芽。
「社區如果要一起創造收入,什麼是最好的方式?米。」廖育諒毫不遲疑,而且重點是如何在賺錢過程中,讓大家都有參與感。於是,他著手尋找認同理念的居民,合資開辦「仕安社區合作社」,以「產業」或是「社區經濟」做為執行理念的平台。2014年間,廖育諒募集200多萬,開辦合作社業務,並承諾其中20%盈餘,會用在社區工作上。
用收購保證,推動有機種植
「米是鄉親們最熟悉的產品,後壁新營一帶家家戶戶都種米,更不乏冠軍米。要讓合作社的米有特色,我們都覺得應該走有機米模式,」廖育諒說。然而,無毒農法與友善耕作等有機米模式對於做了一輩子慣行農法的老農民來說,並不習慣,聽到不要用藥,都覺得很難接受,「至今,我們都還在持續跟農民溝通、說服。」當然,在推動過程中,也會碰到因為不熟悉有機農法的眉角,導致損失慘重的狀況。譬如:第一年的友善農法契作,原本承諾農民一分地要收800斤,卻沒想到難擋蟲害,最後只收成300斤。廖育諒說:「但是信用最重要,中間的損失,應該由合作社負責吸收。」於是眾股東們忍受著重大損失,以原來承諾的量付款。
不只農民們對合作社有信心,也讓專門收購無毒農法產品的通路業者登門拜訪。「有了通路收購保證,合作社和農民之間的合作可以更踏實。農民們知道自己種的東西有人喜歡,價格也比以前好,自然願意配合,」廖育諒說,而仕安出品的米,在通路之間獲得迴響,業績日益增長,合作面積也愈來愈大。「出去賣米時,老農民們質樸誠懇的口吻,超有說服力,比我們自己講還有用。米賣得出去,大家成就感就更高。」以此為基礎,廖育諒再推展食農教育,把小孩子拉到社區生產活動中。
孩子體驗耕作變成導覽員
廖育諒說:「我們成立一塊共學田,邀請孩子們體驗耕作,並從頭到尾參與其中,米賣掉之後,利潤也回饋給他們,甚至分享給沒辦法參與食農共學的同學。」以社區分享為核心概念的食農教育,讓孩子們得以親近土地、食物、在地生活文化,甚至成為社區導覽種子,能和外來訪客溝通,並把社區裡較缺乏家庭關愛的孩子一起帶出來,彼此打氣、合作,建立自信。「我覺得這些孩子年紀小,卻很厲害,雖然沒有住在城市裡,但自信心、互助心卻很強,也熟悉社區事物。他們雖然有一天會離開仕安,但有了這段經驗,將來,等他們想回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深藏心中的美好回憶。屆時,我可能是每天在社區掃地的志工,把家園維護好,等他們回來,」廖育諒感動地說。
如今,在產業逐漸健全的狀況下,仕安社區逐漸發展成一個財務獨立、充滿自信的社區型社會企業,不用向政府單位尋求補助。廖育諒也透露,最近仕安將再取得有機認證,並拓展到其他有機通路,應該會再擴大契作面積。
回想這十多年來的投入與努力,廖育諒認為,從買一台小巴士服務長輩的初心,到如今持續下去的動力,是來自仕安的孩子們,「我想做給年輕一輩的孩子們看,並把對家鄉的愛埋在他們心中,促使他們因為愛仕安社區,而想繼續在此耕耘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