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4日 星期一

大事記6:罕見!恆春外海夜間抓白帶魚 全台漁民狂出海撈金


罕見!恆春外海夜間抓白帶魚 全台漁民狂出海撈金

政一A 陳政嘉 07114139
自由時報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
2020-05-04 23:27:38
恆春外海夜間燈火通明抓白帶魚,全台漁民狂出海撈金。(記者蔡宗憲翻攝)
恆春外海夜間燈火通明抓白帶魚,全台漁民狂出海撈金。(記者蔡宗憲翻攝)

屏南地區今年出現不少漁業怪象,去年底枋寮至東港外海鰻苗罕見大爆發,近半個月則是白帶魚在恆春半島外海爆發,從宜蘭到屏東的漁船蜂擁而至,每晚海上燈火通明如海上長城,每船一晚最多能進帳10幾萬,令漁業及魚類專家都直呼罕見。

「這海上盛況從未見過!」當地漁民老吳表示,燈火通明的漁船噸數大,都是為了近一個月激增的白帶魚而來,雖然只是次級的黑目仔品種,不是頂級的油帶品種,但龐大數量撈了近半個月仍保持豐收,是從沒見過的狀況,無奈當地漁船大多沒有燈光配備能加入「撈白金」。

恆春區漁會人員表示,「白帶魚狂潮」從4月中旬開始,海面上數百艘漁船打開集魚燈,採一支釣的方式作業,形成相當壯觀景象,漁船最遠從宜蘭、基隆遠道而來,白天進港裝箱冷凍北送,一個晚上最多能捕進約1噸漁獲,能進帳10多萬元,但過去白帶魚漁場都在小琉球以北海域,首度南移至恆春半島相當不尋常。

海生館魚類專家何宣慶則指出,白帶魚主要以魚類為食,常有大量群集的習性,分布深度主要在100至350公尺,生物大發生不外乎天敵變少了、食物變多或環境變得更適合,應該是有大量的食物存在,吸引白帶魚這種肉食性魚類聚集,但龐大漁船數量搶撈下,這幾天漁民已經認為收穫不如預期。

漁業生態觀察家王凱霆分析,白帶魚在南部一般是在冬季發生,品種有許多,如油帶、黃鰭仔等,黑目仔是其中一品系,遲至4月份在屏南大爆發,與今年4月份氣候仍冷或許是原因之一,如同去年12月鰻苗大量出現枋寮沿海、高雄沿海土魠大出,都是近海漁業相當異常的現象,值得持續觀察。

這樣的壯觀海上長城背後,也有魚類專家擔憂,如此沒有限制的狂撈近海白帶魚近1個月,可能與去年政府「試辦漁船運搬沿近海白帶魚管理辦法」有關,由於中國近年對白帶魚需求量極大,開放冷藏白帶魚搬運船直航中國後,掏空台灣海域也不足以塞中國牙縫,長期可能導致漁業資源枯竭,壯觀燈海背後,必須持續關注兩者相關性。

恆春外海夜間抓白帶魚,白天卸貨包裝冷凍。(記者蔡宗憲翻攝)
恆春外海夜間抓白帶魚,白天卸貨包裝冷凍。(記者蔡宗憲翻攝)
恆春外海夜間燈火通明抓白帶魚,船隻掛滿燈泡是特色。(記者蔡宗憲翻攝)
恆春外海夜間燈火通明抓白帶魚,船隻掛滿燈泡是特色。(記者蔡宗憲翻攝)

心得:
台灣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平衡十分重要,否則在豐富的資源都有耗盡的一天,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自然環境才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