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技大學「作伙來種田II」-農村在地創生創新農期活動 《穀雨巡田埂》熱鬧開場
日期:20200511 16:32:24來源:中央社訊息服務
南臺科技大學「城先啟後‧洄稻農村-創生在地實踐計畫」之學生創業團隊「來坐農創工作室」為了讓現代人們了解食農教育的重要性、24節氣跟農事作物之間的關聯,與在地非營利組織「臺南市後壁區頂長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共同舉辦「作伙來種田Ⅱ-從插秧到收割」,先前第一場《雨水來播稻》學員們透過雙腳踏在軟爛的田裡,彎著腰親手完成了辛勞的插秧環節後,緊接著第二場《穀雨巡田埂》田間照護活動熱鬧登場,生動有趣的活動再度深獲好評。
「殼雨」為二十四節氣中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春耕後的農作物特別需要雨水的灌溉。而「殼雨」過後,稻子即進入了抽穗期,也是決定稻作產量最重要的關鍵期。「作伙來種田」活動中一向受好評的「田埂小教室」,這次也不例外地,準備了許多不可不知的農事知識要來告知大家,在活動現場以分組搶答的趣味競賽,活絡氣氛印象深刻。
為了讓學員體驗農村樂趣,活動特別設計「抓泥鰍大賽」,學員們興奮的迫不及待下水挑戰咕溜溜的泥鰍,連臺南市後壁區翁振祥區長也一同下水逗熱鬧。緊接著來到本次農事活動的重頭戲—田間維護,學員各個彎著腰,努力、認真的撿拾福壽螺並除去牛莖草,施做維護稻田的工作!
在田間維護結束後,現場提供古早味香蕉冰讓學員消暑休息片刻,接著體驗米食料理「鼠殼粿」,所有材料全由社區阿嬤一手包辦,希望將傳統農村的幸福滋味傳達給每位學員。活動最後,則由團隊帶領學員一同走訪自然農法「鴨間稻」,了解合鴨與稻田是如何共生共存,為活動畫上完美的句點。
南臺科大工管資訊系曾碧卿老師表示,此次《穀雨巡田埂》的活動時間,具有另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屋內日曆始終停留在2000年4月22日,屋主無償提供給社區使用,也是「來坐農創工作室」固定舉辦創新食農教育活動的「老屋」,在閒置多年後,2017年因著頂長社區發展協會的開始整修,同年在學校「築夢逐夢」計畫支持下,學生逐步投入社區,落實資源踏查、農業耕種、聚落活動、生活特色等行動,並辦理創新食農教育活動吸引外地遊客踏實土地,讓位於後壁區頂長社區粨面宋江公園內,大夥口中的「老屋」,不再是一間有殼無魂的空房,而是一個承載社區居民與遊客,共同生命經歷的參與式空間,為被遺忘的空間再度注入新活力,寫下新篇章。這個距離懸掛著的日曆滿20年的日子,著實值得紀念與感恩。
「城先啟後‧洄稻農村-創生在地實踐」計畫為南臺科技大學109年度孵育之USR種子型計畫,由工管資訊系曾碧卿老師所帶領的「來坐農創工作室」學生創業團隊,踏進實際場域「臺南市後壁區長短樹里頂長社區」,希望藉由辦理創新食農教育活動,能使社區增加更多新生命力且將文化推廣出去,讓更多人「洄稻農村」了解食農教育重要之意義,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資料來源: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www.stust.edu.tw/
訊息來源:南臺科技大學
心得:我覺得南臺科大透過產學合作(與臺南市後壁區頂長社區發展協會)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貼近社區並讓理論與實務結合,又能讓大家聊解傳統節氣乃至自然農法等事務,是一個非常好的社區治理案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