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茶園復耕有成 打出高山茶在地自有品牌
政二 B 07114248 邱科翰
陳斯穎, 聯合報
2020-05-22 14:12
新竹縣政府為了解決茶菁短缺問題、提升茶產業競爭力,在尖石、五峰鄉、關西、橫山、北埔、峨眉等鄉鎮,擴大茶園耕種面積,透過農委會獎勵金,以3年20萬的方式,希望擴大優良茶的茶菁,打出在地自有品牌,預計今年茶園復耕總面積達120.93公頃,慢慢恢復竹縣「茶鄉」的美譽。
縣長楊文科表示,目前竹縣茶葉生產面積約412公頃,其中,尖石、五峰鄉茶葉面積在近10年成長約8倍,生產半發酵茶類的高山烏龍茶為主,去年底以「雲裳烏龍」為名,首度舉辦新竹縣冬季高山烏龍茶競賽,消費者接受度頗高。
而峨眉、北埔及關西等鄉鎮部分茶農自行製茶,則以夏、冬兩季製成的重發酵茶類東方美人茶為主,東方美人茶是竹縣主力扶植的特色茶產業,在台灣特色茶市場極具競爭力,在比賽結束後即銷售一空,但有茶菁原料不足問題,部分需向鄰近桃園龍潭及苗栗頭份等地購入,以應茶葉加工需要。
楊文科說,為協助峨眉、北埔等鄉鎮農友茶園復耕,增加茶葉生產面積,縣府將持續協助茶農參與農糧署的「台三線茶園新植示範區」計畫,進行茶園新植工作,每公頃除可獲縣府分3年補助共8萬元外,農民第2年進行產銷履歷驗證申請、第3年取得產銷履歷驗證後,還可獲得農糧署3年共20萬元獎勵金,第一年獎勵10萬、第2年5萬、第3年5萬。
農業處長范萬釗表示,新埔、關西部分茶園原以種植青心大冇品種為主,近年因茶飲量原料需求增加,逐漸更新為台茶17及台茶1號,供應本地粗製茶廠製作成「條索狀」茶乾,再供應後端飲料廠製作綠茶及包種茶。而台茶17 號及台茶1 號雖具高產特性,但風味較平淡、較不具特色,製作茶飲料常須與其他品種併堆以提升風味。
為提升竹縣新植茶園競爭力,還是建議茶農應選擇適製性高的品種為佳,如廣適製性品種青心大冇,若茶農有任何栽培管理或製茶技術問題,都可以洽詢農委會茶葉改良場提供專業建議。
====
心得 :
在地方發展的過程中, 發掘在地的發展優勢, 定位在地特產、特色是極為關鍵的第一步。 在擁有多種氣侯類型的台灣, 這些特色特產往往就是地方上的各種作物 ; 而在各種作物中, 單位價值最高的無疑就是茶 (最高可達 1g 10 元)。 茶產業的發展, 絕不僅是提供農地耕種、興建茶工廠, 或是補助茶工廠機械的升級而已。 從茶樹品種的開發、烘焙方法的精進, 到在地品牌的塑造與推廣、水利和天氣預報設施的興建等, 它涉及的是一個 “能夠進軍國際的地方產業鏈” 之建立 ! 無論是茶產區周圍的水土保持, 茶工廠附近的道路規劃等細節, 都需要花費心思 ; 與此同時, 也出現了各式 “履歷”, ”認證”, “檢定” 等, 來達到產品品質管控。
新竹縣政府過去推動的這些政策, 之所以會成功, 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回應了上述幾點。 透過獎勵補助, 提高茶農自主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的動力只是其中一個手段。 舉辦大型的茶比賽, 增加關注度、提升買氣也是常見的做法。 較值得留意的, 或許是關於種植品種的選擇。 市場的需求是很多樣的, 但從茶農的角度來看, 最大化自身利益、種植最昂貴的品種對自己才是最好的。 作為政府單位, 應該要能謹慎評估市場需求, 調和生產者的供給內容, 讓市場上的多樣需求都被滿足、最大化市場剩餘, 而這也是新竹市政府在做的。 關於這點, 吾認為值得嘉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