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下的黑手農民 旗美社大「農機維修班」提升自主性
政四A 05114107 黃凱荃
時間:2020年05月18日
出處:https://e-info.org.tw/node/224626
每個星期二早上九點,是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的「農機維修班」時間。當地老字號曾氏碾米廠大門前,一棵大葉欖仁樹下,聚集著一群一群農民,他們放下鋤頭、或坐或蹲,專心修農機。其中一位滿頭白髮、年近80的老人家,容光煥發、精神抖擻,穿著一身專業的橘色工人裝,他就是這門課的老師陳光輝。
原本在屏東科技大學生物機電系任教,退休後的陳光輝反而更忙,現在已經是南部各社大爭相競邀的熱門講師。旗美社區大學校長張正揚表示,陳老師是很特別的人,退休之後主動到農村社區指導農機修理。
從2013年春季班開始,旗美社區大學首度舉辦小型農業機械保養與改良課程,簡稱農機維修班,今年邁入第八年。而在農村上課,教室不一定是室內,尤其是農機維修班,常常需要發動引擎測試,聲音大、空氣差,戶外是最好的選擇。
修農機提升務農性
農機是農民的生財工具,從種植、施肥、灑藥到採收,樣樣都少不了它,不過機械的保養維修,農民過去只能仰賴農機行。不只耗費時間和金錢,田間工作的進度,也會因為農機故障而被迫中斷,所以對農民來說,如果能學習基本技術,才可以擁有務農的自主性。
龔映秋在屏東里港種文心蘭,是目前農機維修班最資深的學生。她說,因為農機、噴霧機一遇到故障,只能送去農機行修理,每次一放就是好幾天,花了錢拿回家後,又不見得能正常使用,對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困擾,所以,「我有次在早餐店看到傳單說,在開這個農機課,我就第一個報名。」
一開始,親戚鄰居都覺得龔映秋不可能學會,但是現在人人都對她刮目相看。「前一陣子我才組裝一台噴霧機給我姊夫用,他現在不可能笑我了啦!甚至還叫我去開農機行。」
維修班班代是30出頭的林孟姿,她種的是有機紅龍果。4月21日這天,她帶割草機來上課。因為她在田裡割草時,突然發出怪聲,然後就不能使用了。「我今天要來把它拆解開來,看看到底發生什麼問題,剛剛老師有說,或許是引擎那邊有積碳,機油被燒掉之後卡黏住活塞,機器就沒辦法動。」
像林孟姿、龔映秋這樣的班員,在農機維修班共有15人,個個是農民,上課的教具,每台都是農民自家農機。同學之間一邊修、一邊交換意見,有時候也會閒話家常,分享田裡工作,連村莊鄰里的大小事,也不會錯過。
農村社大亦師亦生共學習
在農機維修班是學生,但到了「友善農耕心境界」這堂課,林孟姿搖身一變成為講師,課程為「友善農耕課」,自2015年開課,今年課程鎖定在台灣的新興熱帶作物。
一片位於高雄杉林的三甲果園,正值採收期,一顆顆有如大燈籠的波蘿蜜,是4月課程的重頭戲,也是學生陳柏翰的自家果園。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波蘿蜜,柏翰特別配合老師開放果園給同學參觀。
有台灣大學園藝所博士的高學歷,並沒有讓林孟姿與農民之間產生隔閡。她上起課來,內容豐富,過程也趣味生動。尤其是波羅蜜的英文名稱是jack fruit,林孟姿便解釋說:「因為果實太大,真是太神奇了!所以英文名字叫做傑克!以上我自己亂掰的,但很好記喔!」
不只波蘿蜜的英文名稱很神奇,林孟姿還發現,像旗美社區大學這樣的農村型學習場域,也充滿驚喜和挑戰。在不同課堂裡,她穿梭在學生和老師的角色間,在自己開設的課程中,她必須比學生學得更快、更多,才有機會成為好老師。她說:「社區大學跟學校不一樣,學校是老師教課,每個年度都會換新學生,教材是可以重複的。可是社區大學不一樣,進來的學生可以是長期的學習,很多學員是從第一學期到現在,那你就不能教一樣的東西,要積極補充知識才能繼續擔任老師,不然很快就會被考倒了!」
向農村學習 在農村學習
檢查鵝蛋、餵食雞隻,順便採收當日成熟的蔬菜,是陳光輝每天下午的例行工作。
在這座雜草叢生的農場中,陳光輝放下老師身分,是自給自足的快樂農夫。上完農機維修課,林孟姿隔天馬上拿出修好的割草機、穿上厚圍裙,在這春夏交接、雜草萌發的季節,她準備要大顯身手。
旗美社大是台灣農村型社大的代表,設立精神是「向農村學習、在農村學習」。其中,「農」是發展核心、「村」標示著地理位置和農村住民的自我認同。在農村的社區大學裡,人們不只可以學舞蹈、練書法,更有機會成為黑手、擔任老師,農民與農民之間,創造人與人的連結、知識的更新,還有生活的交流與陪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