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移動國土外傘頂洲 海委會將抽布袋商港海砂設突堤
系級姓名:政二B 07114212 陳佳愉
時間:2020-05-19 10:25
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326/4574080?from=udn-catelistnews_ch2(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縣即時報導)
內文:
嘉義縣東石鄉外海不斷漂移的「移動國土」外傘頂洲,面臨消失,現由海洋委員會接管,立委蔡易餘質詢批海委會批守護沙洲太保守,最近經蔡易餘、嘉義市立委王美惠召集內政部、海委會開會,海委會將以近自然工法,在外傘頂洲南端設置突堤、岬頭,抽布袋商港清淤海砂放置,增加沙源,守護外傘頂洲。
蔡易餘說,他提議從東石白水湖外的壽島放置消波塊至外傘頂洲,設置人工攔砂壩,定砂保護,經評估,海委會決定在外傘頂洲南端設置突堤、岬頭,抽海布袋港清淤海砂,一舉三得,既保護外傘頂洲,防布袋港淤積,還可有效利用清淤的海砂。
蔡易餘表示,守護外傘頂洲總算有譜了,經費由行政院前瞻預算第二期編列;蔡易餘日前原擬與海委會副主委蔡清標、國家海洋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盈圻,利用參加外傘頂洲清海廢圾圾活動,在東石漁港宣布這項好消息,因故取消。
在外傘頂洲南端設置突堤、岬頭,即採「人工岬工法」,利用大規模離岸堤或突堤等海岸結構物,造成靜或動態安定海岸的工法,利用岬頭突堤的人工岬形成袋灘的安定海岸工法,海岸至少要有 3 道防線,最外層潛堤、岬頭,第 2 道養灘,第 3 道防風林。
外傘頂洲受波浪、沿岸流及東北季風影響,平均每年往西南方向漂移 60 至 70 公尺,六輕及麥寮港啟用,阻斷濁水溪砂源,由於沙源減少,外傘頂洲面積範圍逐漸縮小,專家估計 8 年內消失。
屆時嘉義沿海將失去天然的屏障,因為有外傘頂洲存在形成內海,東石鄉放養蚵仔全國產量最多,才會這麼好吃。「我支持守護外傘頂洲!」縣長翁章梁說,外傘頂洲是東石外海最大養蚵場屏障,沙源流失衝擊養蚵,能夠定砂守護沙洲,他都支持。
心得:
外傘頂洲是台灣沿海最大的離岸沙洲,現存面積約 100 餘公頃,行政劃分上屬於雲林縣口湖鄉,但如今絕大部分的外傘頂洲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因外傘頂洲是由河川挾帶的泥沙沖刷至平原而形成,導致東石鄉的外傘頂洲受波浪、沿岸流、東北季風等影響,平均每年會像西南方飄移 60 至 70 公尺,因此也被稱為「移動的國土」。
東石鄉的外傘頂洲主要是由濁水溪的泥沙沖積而成,與台灣陸地之間形成廣大的濕地,因此外傘頂洲不僅被列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景點之一,更重要的是具有保護雲嘉海岸與提供多樣物種生態棲地的功能。然而近年來因上游興建攔沙壩,濁水溪輸砂量逐年減少,鄰近海埔地及離島的工業區開發改變海岸地形,與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等因素,外傘頂洲的面積減小的速度逐年提高,導致生物的棲地減少,連帶使得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減低,除此之外,也喪失對嘉南沿海的保護作用。學者甚至研判,若不設法保固外傘頂洲,預計在 2028 年「移動的國土」可能將成為「消失的國土」。
然而臺灣四面環海,靠近海岸的生活與海岸風景自是深植在居住於這片土地上所有人民的心中,雖然離岸沙洲並不是居民居住的地方,但附近居民的生活多少受到環境改變的影響,且離岸沙洲逐年減少也意味著海岸線向陸側推進,臺灣國土面積正慢慢縮減,未來居民的生活勢必會因環境變遷而受到影響,舉例來說,每當颱風來襲時可能就要做好防範淹水的動作,甚至因此須改變原先的生活習慣。除此之外,離岸沙洲面積的縮減導致生物棲地的破壞,也使得東石外海失去天然的養蚵屏障,直接衝擊當地養蚵產業,可能導致當地固有產業沒落,以及面臨產業轉型的困境,然而東石鄉原本就有人口老化、青年人口流失等問題,產業能否延續已是一大問題,更何況產業轉型如何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